大家喜歡麥可法斯賓達(Michael Fassbender)嗎?這位德裔愛爾蘭演員2008年起與英國電影藝術家史提夫麥昆(Steven Rodney McQueen)陸續合作了三部片,分別是《飢餓》《性愛成癮的男人》與《自由之心》,其中法斯賓達憑著《飢餓》中精湛的表演獲得了英國獨立電影獎最佳男演員獎,小編這次帶大家了解這部電影的歷史脈絡吧!(無雷,免驚!)
愛爾蘭主要居住者為塞爾提克人(Celtics),語言是蓋爾語(Gaelic),文化背景與英國有不少的差異。1169年,愛爾蘭始遭英國入侵,1171年英王亨利二世確認了愛爾蘭的統治權,後於1541年,英國國王開始同時兼任愛爾蘭國王。英國與愛爾蘭的衝突可追自16世紀英皇亨利八世脫離天主教會,自創英國國教,17世紀後英國更開始藉由新教的移民加強對愛爾蘭的控制。此後克倫威爾建立共和政體,進一步壓制愛爾蘭。1919年,愛爾蘭共和軍(Irish Republican Army, 簡稱IRA)也因此成立,旨在建立愛爾蘭共和國。
北愛爾蘭在愛爾蘭獨立後依舊是英國領土,愛爾蘭共和軍因此持續活動以求統一,這些主要在1960年代至1990年代的衝突概括稱為北愛爾蘭問題(The Troubles),也是促成《飢餓》這部電影的社會與政治性因素。
《飢餓》的背景發生於柴契爾夫人執政時期,因為一連串英國政府的壓制而起的1981年愛爾蘭絕食抗議(1981 Irish Hunger Strike),而這個絕食抗議是一場為期五年的共和派囚犯抗議活動中最慘烈也最為人知的一部分。當時英國政府取消了準軍事組織囚犯的特殊政治犯地位(Special Category Status),因此1976年9月14日,囚犯之一Kieran Nugent發起「毛毯示威」(blanket protest),愛爾蘭共和軍和愛爾蘭國家解放軍戰俘們拒絕穿上囚服,他們或打赤膊或用監獄裡的毛毯改製成衣服。持續兩年後,抗議升級為「穢物示威運動」(dirty protest),囚犯們拒絕清洗,以自己的身體當作抗議的工具,在牢房牆上塗滿穢物。
這些反抗運動都是為了向政府要求獲得政治犯地位,但不見效果。忍無可忍之下,七名囚犯於1980年首次發起持續53天的第一次絕食抗議,一年後因抗議仍不受重視,愛爾蘭共和軍前指揮司令桑茲(Bobby Sands)開始絕食,後其他囚犯們共計約23人接連加入,但英國當局政府的強硬不妥協,導致參與絕食抗議的其中10人,包括法斯賓達在本片詮釋的桑茲,在絕食60多天先後餓死。
《飢餓》這部電影就是在演繹這段歷史,桑茲等人過世後,英國右派媒體如衛報高度評價柴契爾夫人,但柴契爾夫人也因強硬的作風更為共和黨人憎恨,國際社會對英國當局在絕食抗議中所採取的不人道做法也大力譴責。當年絕食抗議領袖桑茲在死後幾十年還是為愛爾蘭人所歌頌,今天在北愛爾蘭的西貝爾法斯特住宅區牆上,仍然可見他的畫像。
你相信什麼?你的信念是什麼?你願意用僅剩的身體去捍衛自己最純粹的信念嗎?如果想了解愛爾蘭與英國的歷史,順便觀賞史提夫麥昆與法斯賓達的合作,推薦大家去看這部電影喔!小編也會在之後的po 文向大家繼續介紹相關的歷史與影視作品。
--------------------------
☛ 來
☎諮詢:+886-2-27790801
津橋留學顧問是您的最佳夥伴
我們期待和您探索未來的無限可能
www.oxbridge.com.tw想得知最新消息,歡迎加入津橋LINE官方帳號!
LINE搜尋ID: @ldm6994a (前面別忘了要加上@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