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15日 星期一
今天我們一起來當半小時的歐洲難民
想去英國念書的朋友們,對歐洲近期的難民危機應該不陌生吧!小編想在這裡向大家分享自己在歐洲時的見聞。
戰戰兢兢結束留學生活後,我在最後ㄧ個月去了歐洲好多地方,其中一個城市是柏林,有個地方叫做東邊畫廊(East Side Gallery);1989 年柏林圍牆倒塌後,大約一公里長的圍牆被保存下來,後由一百多位藝術家重新改造,因此得名。
去年九月,我在柏林圍牆很幸運參觀到名為WARonWAL的展覽,由敘利亞戰爭下人民的照片及故事拼湊而成,其中一位十四歲的女孩Anina在戰爭中被大火燒傷,全身起火時她奮力逃出家門,鄰居幫忙滅火後以馬鈴薯皮與優格幫忙減輕傷勢,隨後由於丈夫及家人疏於照顧,那幾片馬鈴薯皮與優格竟然就是她得到的所有協助了,燒傷至今Anina仍被當作全職家庭主婦對待,洗衣煮飯,侍奉夫家。
那如果是逃到歐洲的難民呢?
去年在德國,有數十位阿富汗難民被驅逐出境,因為很多中東及非洲國家(如阿富汗、蘇丹、坦尚尼亞)被歐洲視為安全祖國(Secure origin home countries),也就是來自這些國家的難民不會被接受,不過了解局勢的人就知道,這些國家很明顯不是安全的,而這些被遣返的難民,多數不是近期才到歐洲,大部分已經在德國等地居住超過4年,現在他們被送回一個比當初離開時更危險的國家。
小編今天分享的文問了讀者,如果你是難民,你可以攜帶的很有限,你必須拋棄一個東西,水、錢、證件還是藥?
如果是難民,而且是來自被視為安全祖國的難民,你覺得他會選擇什麼?
人們時常不自覺的以偏見回應自己其實不太了解的事;例如,小明想到歐洲難民,就聯想到「好髒/恐怖份子」。這樣的聯想表示,小明對這件事的認知就只到這程度。如果他在與人對話時也是相同態度,更會表示這個人對這些事情根本沒有想要討論,知識對他來說只要足夠用來顯示自己的優越即可,另外,這樣的聯想與言論也表示了小明的無知。
成見來自無知,歧視也來自無知,當安逸的環境眷養出像小明這樣無知卻毫無自覺,欠缺反省能力因此更沾沾自喜的人格時,這樣的人格會在小明累積新知的過程中再生更多的歧視與成見,例如,假設他接受了「難民好髒/恐怖份子」,他也會接受更多也許不絕對是那樣的想法,像是「難民讓歐洲變得好亂」等等。
聽起來好可怕哪 > <!
但如果小明其實不是無知的人呢?為什麼他還是以偏見來回應不了解的事?小編的想法是,因為「知識」在考試制度下,漸漸成為度量衡,拿來測量一個人的優劣,因此小明累積知識,拼GPA以申請名校-當小明太在乎分數,當同理與溫柔成為一個奢求,他就會習慣無感,不經意的任由世界上的黑暗繼續黑暗。
在此誠懇地與大家分享一篇好文,文中讓我們暫時以難民的角度參予,問了許多在我們安逸的生活中也許從來不需要考慮的問題:https://theinitium.com/project/20170411-refugees-sea-route/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