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5日 星期一

【E顧問分享外資券商的面試型態✍✍✍】

前幾天辦的金融職涯分享講座,津橋特邀的主講者大方分享他大學剛畢業時的面試經驗,對象不外乎銀行的MA programmes、券商的RA (Research Associate)、以及很夯的consulting職位。而每個職位的面試方式與對象都不一樣。簡單的說,銀行MA programmes以及consulting firms的面試一般都是分成好幾個階段,必須過關斬將,才能一路撐到最後。而券商的RA則是直接與未來的小老闆面試,每個風格與面試方式都不一樣,但只要小老闆ok,基本上後面的大老闆及HR面試都只是形式。


也許因為已經習慣了,差點就忘記了當初面試外資券商也是經過一番波折阿~前前後後,我面試過不少外資券商,回想起來,真的每個面試者的要求都不一樣。E顧問今天就來分享自己的面試經驗!


第一間,CLSA,兩個不同產業的RA職缺,第一個在百經波折後還是在最終階段失敗了,但是是很有趣的經驗,也因為有這個經驗才能順利拿到第二個職缺的offer!這間的面試歷經新聞翻譯、報告撰寫、三表填空,這些都只是基本的,還有線上智力測驗,以及我不愛的麥肯錫題型,例如:”請問多拉A夢的任意門應該如何定價?”,”請問台北市某間星巴克一天可以賣幾杯咖啡?”。回想在倫敦面試的時候,類似的問題還有”請問一架飛機可以裝下幾顆網球?”。面對這類型的問題,根本沒有正確答案,面試關要測的是你的推理過程,只要多加練習就可以冷靜應付了!


第二間,BNP Paribas,有了經驗之後,這間的面試就相對容易,主管會確認是不是RA基本技能都有了,還有是不是有報告撰寫的能力。此外,只記得country head特別問了總經相關問題,用英文撰寫答案,大概希望知道candidate的總經想法以及撰寫能力。


第三間,Allianz,小主管與大主管一起面試,非常有效率,因為當時已經有cover公司的經驗(太陽能產業),所以主要就在問對太陽能產業的看法囉!另外因為這是個buy-side的職缺,所以會試探性測試是否能夠順利適應sell-side到buy-side的轉變,以及對未來職涯的期望。


以上三間是面試成功並且拿到offer而且有順利到職,中間還有許多不成功或是不得已必須放棄的機會,面試形式包含要求寫長篇的產業報告、面對客戶時的情境模擬、還有遇過拼命問預估的EPS,總之,新奇好玩的問題包羅萬象,多多面試累積經驗就會回答的越來越順,真是失敗為成功之母的最佳驗證!


整體來說,如果都是在外資券商裡做轉換,我覺得有點像是在辦信用卡,第一張通常會問最多問題,審核較嚴格也較久,但只要能把信用維持好,第二張開始就會越來越輕鬆、額度越來越大、拿到卡的速度也就越來越快囉!


(待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